服務熱線:029-87382175 歡迎訪問陜西省建筑材料聯合會官方網站!
生活園地

元宵

發布時間:2023-02-09 14:54:55

 元宵是中國傳統小吃之一,屬于節日食俗。元宵的做法是以為基礎,先拌餡料,和勻后攤成大圓薄片,晾曬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。然后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,倒上江米粉,""起來,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米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,就成了元宵。北方"滾"元宵,南方"包"湯圓,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均為不同的食品。

   起源

   元宵,原意為"上元節的晚上",因正月十五"上元節"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,后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"元宵節"。正月十五鬧元宵,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?;顒油葡蛴忠粋€高潮。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張燈結彩,人們賞燈,猜燈謎,吃元宵,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。在漢文帝時期,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。漢武帝時,"太一神"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。(太一:主宰宇宙一切之神)。司馬遷創建"太初歷"時,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。

   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。元宵在南方稱"湯圓"、"圓子"、"浮圓子"、"水圓",由糯米制成,或實心,或帶餡。餡有豆沙、白糖、山楂等等,煮、煎、蒸、炸皆可。起初,人們把這種食物叫"浮圓子",后來又叫"湯團"或"湯圓",這些名稱都與"團圓"字音相近,取團圓之意,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,和睦幸福,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,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。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,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
    吃元宵的習俗源于何時何地,民間說法不一。一說春秋末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,見有物浮在江面,色白而微黃,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,味道甜美。眾人不知此為何物,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??鬃诱f:"此浮萍果也,得之者主復興之兆。"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,以后每逢此日,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,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。還有一種說法,元宵原來叫湯圓,到了漢武帝時,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,做湯圓十分拿手,從此以后,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。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,不足為信。

   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。當時稱元宵為"浮圓子"、"圓子"、"乳糖元子"和"糖元"。從《平園續稿》、《歲時廣記》、《大明一統賦》等史料的記載看,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。因元宵節必食"圓子",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。

   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。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后心猶未甘,還想當皇帝,因美夢不能成真,終日煩惱。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,話剛一出口,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,因"元宵"與"袁消"諧音,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,以后不許再說"元宵",而只能說"湯圓"。后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:"詩吟圓子溯前朝,蒸化煮時水上漂。洪憲當年傳禁令,沿街不許喊元宵。

    隨著時間的推移,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,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、耍獅子、踩高蹺、劃旱船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。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,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,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。

    白蛇吃湯圓成仙

    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陽春三月,化為一位賣湯圓的老翁于西湖邊叫賣。這時許仙恰巧走過便要了一碗,一不小心,一個湯圓滾落西湖,被白蛇吞了。于是白蛇成仙,化而為人,與許仙結為夫妻。

   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

    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: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,他善良又風趣。有一年冬天,下了幾天大雪,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。剛進園門,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。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,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。原來,這個宮女名叫元宵,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。自從她進宮以后,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。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,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。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,不如一死了之。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,深感同情,就向她保證,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。

    一天,東方朔出宮在長安的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。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。不料,每個人所占所求,都是"正月十六火焚身"的簽語。一時之間,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。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。東方朔就說:"正月十三日傍晚,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,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,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,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。"說完,便扔下一張紅帖,揚長而去。老百姓拿起紅帖,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。

   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,只見上面寫著:"長安在劫,火焚帝闕,十五天火,焰紅宵夜",他心中大驚,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。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,就說:"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,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?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。萬歲焚香上供,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,一齊敬奉火神君。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,滿城點鞭炮、放煙火,好像滿城大火,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。 此外,通知城外百姓,十五晚上進城觀燈,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"。武帝聽后,十分高興,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。

   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,游人熙來攘往,熱鬧非常。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。當他們看到寫有"元宵"字樣的大宮燈時,驚喜的高喊:"元宵!元宵!", 元宵聽到喊聲,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。

    如此熱鬧了一夜,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。漢武帝大喜,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,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。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,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,這天叫做元宵節。

    為紀念"平呂"而設

   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"平呂"而設。漢高祖劉邦死后,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?;莸凵耘橙?,優柔寡斷,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.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,朝中老臣,劉氏宗室深感憤慨,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.

    呂后病死后,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。于是,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,共謀作亂之事,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。

   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,劉囊為保劉氏江山,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,陳平取得聯系,設計解除了呂祿,"諸呂之亂"終于被徹底平定.

    平亂之后,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,稱漢文帝.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,便把平息"諸呂之亂"的正月十五,定為與民同樂日,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,以示慶祝。從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--"鬧元宵"。




日韩剧情中文字幕